全球嬰童網
招商
品牌
商機
展會
產品
企業(yè)
資訊
專題
視頻
店鋪
開店
經銷商
嬰童網首頁 > 母嬰資訊 > 嬰童教育 > 正文
如何培養(yǎng)一個像Jasper這樣溫暖的孩子 心理學家告訴你這五點要注意
2017年11月05日 10:53來源于:網絡
分享:

爸爸去哪兒Jasperr太萌太可愛了,讓林宥嘉等明星瘋狂的為他打Call

我們都憧憬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副溫暖的樣子:快樂開心,講秩序,愛學習,有自控力,有尊嚴感,自信而又生機勃勃,對生活充滿熱情,對工作滿懷激情,發(fā)自內心地愛人,自然地接受別人的愛,如同早晨時分的太陽,散發(fā)著讓人溫暖的光芒和氣息。

然而,隨著孩子的成長,我們失望地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的快樂似乎越來越少,總是有點無精打采,邋遢雜亂,成績落后,常常握著手機,打著游戲,不分白天黑夜地揮霍自己的時間,充滿叛逆,學會攻擊,自私而又冷漠,朋友很少,不懂禮貌,不負責任,跟上司吵架,和愛人離婚……溫暖兩字和他們的生活越來越遠,家長的心也因此越來越冷。

這一切,究竟是如何轉變的?為什么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背離我們期望的樣子?

美國著名的行為學家和心理學家安東尼·比格蘭告訴我們,其實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們成年人,在于我們孩子所處的周圍環(huán)境;只有改進我們的養(yǎng)育方式和培養(yǎng)環(huán)境,才能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期望成長。

安東尼花費40年時間,進行了嘔心瀝血的研究,給我們帶來了五點建議。如果我們遵從他的建議,給孩子創(chuàng)造一個滋養(yǎng)型的環(huán)境,那么,我們就能在很大的概率上擁有一個溫暖的孩子。

一、關注好行為,淡化壞行為

孩子,特別是嬰幼兒階段的孩子,最希望得到的是父母或周圍人的關注。

如果他的行為引起了父母的關注,那么他就會持續(xù);如果沒有人關注,沒帶來任何價值,他就會放棄。

比如說,有的孩子很愛撒潑,喜歡在地上打滾,那可能是他發(fā)現(xiàn)這個行為帶來了他想要的結果,比如,父母的妥協(xié),或者哪怕只是責怪性的關注。

所以,想要孩子保持好的行為,就要注意:

看到孩子的好行為出現(xiàn)時,給予及時的關注,予以欣賞和表揚,家庭、學校和社會都是如此。

看到孩子的壞行為出現(xiàn)時,要避免對壞行為做出過度反應,相反,要盡量淡化,讓他覺得這樣做沒有什么意義,沒有人會關注。

二、最重要的一點,不要強迫孩子。

安東尼認為,大量的強迫會給孩子帶來諸多的成長問題,比如:逆反,強迫他人,甚至反社會人格。被強制的痛苦體驗還會給孩子種下罪惡的萌芽:當他走入社會遇到困難和矛盾時,他也會沿襲強制的行為,迫使他人遵從他的想法,而這種方式在成人世界里很難走通,他會因此在社會上碰壁,甚至形成犯罪行為。

所以,遇到和孩子的意愿不同時,我們要抑制沖動,用互相體諒、略帶幽默的方式,緩和與孩子之間的矛盾,平時注意同理孩子的感受,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中長大的孩子,自然也會用這種方式和他人互動。

比如 :希望孩子坐到某個位置,你已經說了很多遍,然而孩子還是沒動,你也許覺得孩子是故意不聽話,但是卻沒有想過,在他這個年齡段,可能真的沒有聽懂。你憤怒地呵斥他:“叫你呆到那里去,耳朵聾了嗎?”這樣的說話方式,無視孩子的接受能力,本質上就是一種強迫。

比較遵從孩子身心發(fā)展規(guī)律的做法應當是這樣:連續(xù)說了幾次無效后,你走到孩子面前,保持視線平齊,給他充滿愛意的注視,然后給他一個選擇,“XX,你現(xiàn)在是需要媽媽幫助你,抱你才能去哪個位置,還是自己就能走過去呢?”

三、對孩子的感受要有同理心,注意培養(yǎng)孩子的同理心。

當你遭遇困難和打擊的時候,如果有個人能夠輕輕地摟著你說“我明白你的感受”,這樣的感覺是不是讓你覺得特別好?你是不是特別愿意和他建立深度的鏈接?

這就是同理心的表現(xiàn):能夠換位思考,理解他人在某種境遇下的感受,并感同身受。

具備同理心的孩子很少有叛逆和暴力行為,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,在職場和社會生活中往往也會如魚得水。而培養(yǎng)孩子的同理心,關鍵是大人對孩子要有同理心。

該如何培養(yǎng)孩子的同理心呢?我們不妨來看個例子。

四歲大的卡洛斯打開媽媽為他準備的午餐,然后哭了起來,老師走過去,充滿同情地對他說:

“哦,你看起來很傷心,”幫孩子標明他的感受,“你為什么這么傷心呢?”

“媽媽說會給我在午餐里面放一塊餅干的!”

“哦,媽媽沒放,這真是一件讓人沮喪的事情,如果是我,我也會很傷心的。”通過話語和關懷的表情,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他境遇的同情。

就是這種簡單的互動,便可以讓孩子學習接受和經歷自己的感受。當他們學會了解自己的感受后,便能更好地分辨他人的感受,從而逐漸學會具備同理心。

四、不要把大人世界的功利思想過早灌輸給孩子

孩子有一種能力,是我們大人很難具備的,就是能不帶任何功利目的地去做一件事情并樂在其中。他們樂于嘗試,富有耐心,不害怕重復。他們很容易發(fā)現(xiàn)周圍世界中有趣的事物,他們研究、觀察這些事物,并很容易感到快樂和滿足。

但是,隨著孩子的成長,我們發(fā)現(xiàn),孩子對生活和周圍的世界變得不那么熱愛和關心了,這是為什么呢?

因為我們過早地對孩子灌輸了成人世界的“成功”概念,急不可耐地要將孩子推向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去。

安東尼指出,這種功利思想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害,它會挫傷孩子對生活的熱愛,并且容易降低孩子的自尊心,引起孩子的抑郁情緒。

我們應當在寬松的教育環(huán)境中,教會孩子掌握學習選擇和自主學習這兩項能力,有了這兩種能力,孩子就能學得更好。我們剩下要做的就是,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和順序,引導他們發(fā)現(xiàn)必須學習的核心知識和技能,激發(fā)他們的學習興趣,讓他們感受到學習帶來的自身進步和快樂,他們自然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很有意思、值得努力的事情。
五、快樂地立規(guī)矩

規(guī)矩不是越多越好,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要善于使用正面激勵和游戲的方式。

安東尼提到,我們對孩子的每兩句要求,至少要給予八句鼓勵。正面引導是值得提倡的方式,同時對孩子的引導一定要詳細具體,并且要適合孩子當前的理解能力。

同時,安東尼倡導用游戲的方式來定規(guī)矩,并提出了一個“良好行為游戲”方法。比如:面對課堂紀律不佳的情況,可以這樣來改善:

1. 通過觀察,找出孩子們愿意配合的項目(如分組比賽);

2. 以良好的行為要求作為游戲規(guī)則并開始游戲(如分組比賽時看哪一組是最專心聽課的);

3. 分階段獎勵表現(xiàn)出良好行為的學生(表現(xiàn)好的有5分鐘額外休息時間;如果所有團隊都表現(xiàn)良好,則再比賽10分鐘),以達到讓孩子配合的目的。

此外,他還提到了一個“技巧核”的方法,就是用非語言信號來刺激良好的行為。口頭表揚有時候很容易被遺忘,而非語言信號有時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。

比如:如果孩子的行為值得表揚,就由父母或者老師寫一張含有鼓勵和表揚的便條給孩子。這種含有文字的紙條。能讓孩子隨時再次重溫獲得表揚的美好感覺,從而對好行為的記憶更加牢固。
再比如,當孩子達到目標之后,可以隨機抽取一個神秘獎品,讓孩子體驗期待和高興的感覺,來加強對好行為的記憶,鞏固孩子的好習慣。

對于需要提醒的孩子,安東尼提倡這樣做:

比如:孩子上課走神了,老師不直接批評他,而是打開或者關閉他座位前的一盞燈。這種不動聲色的非語言行為,能影響孩子的心理,比批評、責罵更為有效,更有利于孩子培養(yǎng)好的習慣。

而面對熊孩子,安東尼提議用計時隔離的方法:

當孩子出現(xiàn)不良行為時,先提醒然后告知如果再次出現(xiàn),就會被計時隔離,再次出現(xiàn)時,帶孩子到一個你們互相能看見的角落,讓他等待一定的時間。等待時間結束后,安慰并鼓勵他做正確的事。這個時間的長度,至少大于1分鐘,否則孩子沒感覺。一般遵循孩子幾歲就隔離幾分鐘,但也需要看孩子的個體差異。

不過,安東尼強調,即使計時隔離可以使用,但有傷害,并且多次使用后孩子會不在乎,所以應避免短時間內多次使用。

安東尼認為,做到以上5點,孩子定會成長為舉止得體、具備同理心、熱愛生活、自律、溫暖的孩子。你不妨也來試試吧!

(安東尼·比格蘭(Anthony Biglan),俄勒岡研究院高級科學家,主要從事兒童和青少年問題行為預防,及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發(fā)展的兒童養(yǎng)育方面的研究。他是預防科學領域發(fā)展的領導人物,在過去的30年間致力于利用預防科學在全球建設滋養(yǎng)型的家庭、學校和社區(qū))

網絡 )
分享:
相關資訊
更多>>
  • 三天內
  • 一周內
  • 一個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