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嬰童網
招商
品牌
商機
展會
產品
企業(yè)
資訊
專題
視頻
店鋪
開店
經銷商
嬰童網首頁 > 母嬰資訊 > 嬰童教育 > 正文
家庭教育的種種誤區(qū) 你中招了嗎
行業(yè)編輯:婧宸
2017年05月15日 15:17來源于:華商報(西安)
分享:

“親生后母”現(xiàn)象在現(xiàn)實中比比皆是,實在讓人心痛。孩子是她們親生的,她們從主觀方面、從內心非常愛孩子,但由于觀念陳舊,方法錯誤,好心辦了壞事,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良影響。

在陜師大附小第一屆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,陜西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、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劉少梅教授認為,好父母是學出來的,家長們要不斷交流、學習一些好的教育觀點,并從自身做起,做最好的自己,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,在各種生活習慣、學習習慣、閱讀習慣的養(yǎng)成中做好榜樣,才會遠離“親生后母”現(xiàn)象,把孩子培養(yǎng)得健康、陽光。

包辦和不陪伴是常見的“親生后母”現(xiàn)象

“親生后母”現(xiàn)象主要有哪些不好的表現(xiàn)?會給孩子帶來哪些不良影響?媒體曾報道過一些比較極端的例子,有的親生父母,因孩子的不聽話,或成績差,就把孩子打得遍體鱗傷,甚至能把孩子打死,這是最極端的“親生后母”。

其他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就是陪伴問題,孩子小的時候,父母應該多陪伴,但現(xiàn)在父母多以工作忙、需掙錢、沒時間等理由,長期不在孩子身邊,或即使和孩子在一起時,也是不停地打電話、看手機、玩電腦等,種種行為表現(xiàn)出對孩子的漠視,會讓孩子的心靈受到傷害。

還有的“后母”,包辦孩子所有的事情,如對小學一、二年級的學生,早上醒來,“后母”為孩子穿衣,擠好牙膏、打好洗臉水、盛好飯、收拾好書包、系好紅領巾……結果等孩子上中學、上大學了,還是沒生活自理能力,被同學嘲笑,自卑、怨恨由此產生。

種種“親生后母”現(xiàn)象,給孩子最終帶來的都是苦惱、茫然不知所措。

陪伴成長不是“物理空間”上的在一起

遠離“親生后母”現(xiàn)象,家長的學習很重要。李少梅教授說,身教重于言教,好父母是學出來的。做了父母,更要不斷學習,提升自己,才有可能做好父母。

二年級學生家長王先生的困惑是,現(xiàn)在社會對家庭教育很關注,各種家庭教育的講座、書籍層出不窮,眾多的方法、理論也很多,但聽完看完后,還是覺得很茫然。聽得太多,反而不知道該如何做了。

李少梅教授建議,家長學習很重要,但學完以后要進行不斷的反思、內省,應用到平時的生活、學習、工作中,才會有所提升。另外,對于家長來說,不需要懂太多家庭教育理論,最重要的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,規(guī)范自己的行為,控制好情緒,為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。并不是自己一定要放棄工作,在家一心一意帶孩子。

因為關注孩子,陪伴孩子,并不一定要時時刻刻陪在他身邊。舉個例子,在《爸爸去哪兒》的一期節(jié)目中,有這樣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:把父親和孩子放在一個封閉的房間內一小時,看他們如何交流,這其實也是看父親的教育方式。當時劉曄一直在看手機,而孩子一個人在旁邊玩,這種“陪伴”孩子顯然感受不到父親的愛,陪伴效果很差。

真正的陪伴是營造出和諧氛圍,和孩子平等交流,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,不管是學習、玩樂、閱讀,都非??鞓?!

好習慣養(yǎng)出來 再不要為孩子整理書包了

培養(yǎng)孩子的各種好習慣,將會讓他受益一生。而這些好習慣,李少梅教授總結主要是生活習慣、行為習慣、道德習慣、閱讀習慣、學習習慣、交往習慣等。

生活習慣貫穿在家庭生活當中,重要的原則就是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保證孩子日常生活規(guī)律性,家長不要包辦。孩子上小學一年級后,每天的書包就應該自己整理,開始對自己負責。最好是每天晚上做完作業(yè),根據課表,將第二天上課用的書本、文具等,裝進書包,看似小事一樁,其實是孩子為自己負責的開始。如果一直是家長幫忙整理書包,偶爾拉了課本,孩子就會埋怨家長,將怨氣、責任推到家長這邊。所以,從今天起,家長們再不要為孩子整理書包啦。

養(yǎng)成良好的行為習慣,家長們要從自身做起,不要車窗拋物、隨便丟垃圾、闖紅燈、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、公交車上主動讓座等,孩子自然會跟著家長養(yǎng)成好的行為習慣。

閱讀習慣一定要養(yǎng)成,越小、越早養(yǎng)成,孩子越早受益,因為閱讀可以使人思考、寧靜、反思,不會沖動,而閱讀習慣的養(yǎng)成,一定是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,為孩子挑選適合的讀物。圖畫書畫家、太陽娃兒童美育課程總監(jiān)黃麗女士認為親子閱讀列能培養(yǎng)孩子良好的價值觀、世界觀,孩子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會合乎規(guī)范,遇到一些問題時,會自己想辦法解決。

學習習慣養(yǎng)成,家長切忌不要打擾孩子的學習,在孩子學習時,一會送水果,一會提醒他這錯了、那寫得不好,這樣會嚴重打擾他的專注力,造成學習不專心、做作業(yè)拖拉的毛病。

好溝通聽出來 多觀察多聽孩子說

放學后,一年級的凡凡回家給媽媽說:“媽媽,亮亮是壞蛋,他朝我灑水,還弄濕了我的書,撕爛了我的本子,我很想打他。”

聽到這樣的話,有的家長會說:“沒事,你打他,不要害怕,不能讓他欺負你!”

有的家長會說:“你告訴老師呀,一定要讓老師知道他的不對,要老師幫忙,要不以后再欺負你怎么辦?”

有的家長可能會問:“不會吧?亮亮不是你很好的朋友嗎?怎么會做這種事?”

…………

以上的命令、說教、懷疑式的家長回答,其實都是不良溝通。良好的溝通應該先通過觀察孩子的表情、語氣等,引導孩子說出更多的內容,確認真正的問題所在,才能幫孩子解決問題,而不是武斷地告訴他怎么做。

再舉個例子,孩子在家里看電視,聲音開得很大,但家里又來客人了。作為家長,你會怎么做呢。有的家長會直接命令:“把電視關了,到一邊去!”有的會訓斥、責罵:“沒看到家里有客人嗎?這么沒禮貌,把電視關了!”……

李少梅教授建議,良好的溝通應該是分三步走,“行為+感受+影響”,可以告訴孩子,你這種把電視聲音開很大的行為不好,可以這樣溝通:“電視聲音太大了,我心里很煩,因為影響到我和客人談話了,你能不能關掉電視機或把聲音放小點?”

這種尊重孩子的溝通方式,才是良好的溝通方式,當然,有時對一些不良習慣養(yǎng)成的孩子不一定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,但經常用這種方式和孩子溝通,孩子會很陽光。

家庭教育的種種誤區(qū),你中招了嗎?

1.認為孩子教育是學校的事,與自己教育不教育關系不大;

2.認為自己忙,身心疲倦,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;

3.認為家庭教育是空洞理論,是聽起來好聽,用起來不管用;

4.認為樹大自然直,對孩子放任自流,順其自然,過問不多;

5.認為家庭教育就是學習的教育,學習的教育就是做作業(yè)、上補習班;

6.認為家庭教育就是讓孩子們上各種輔導班、音樂美術、鋼琴等;

7.認為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,至于怎么學習,不知道,也不愿意探究。

華商報(西安) )
分享:
相關資訊
更多>>
  • 三天內
  • 一周內
  • 一個月